宁波海曙区力争3年内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产值达1200亿元
编辑:admin 日期:2018-11-14 10:06:23 / 人气:
近日,记者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雅戈尔集团看到,全国首个西服智能制造工厂令工作效率成倍增长,西服定制从15天缩短至5天。
早在100多年前,中国第一套西服、第一件中山装在宁波诞生,“红帮裁缝”成为中国近代服装史上的金字招牌。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涌现出雅戈尔、杉杉等一批领军企业,成为中国最大的服装产业基地。在纺织服装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今天,“红帮裁缝”又将如何续写时尚传奇呢?
下好转型升级“先手棋”
2017年6月份,浙江省出台《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服装制造业向时尚化、个性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在全省试点之一的海曙区,区委、区政府全力引导优化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全区纺织服装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作为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宁波海曙区纺织服装企业多达48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去年实现产值超过300亿元,企业数量、产值、增加值、产量分别占宁波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制造业企业的21%、22%、24%和24%,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今年初,海曙时尚纺织服装产业获批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全区发布了时尚纺织服装三年攻坚计划,将以智能化为核心,形成连接创意、制造和消费的智慧产业,全面提升时尚纺织服装业的产业竞争力,力争3年内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0亿元。
同时,一批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借力自动化改造,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位于石碶街道的伟楷服饰投入约40万元,引进了两条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吊挂生产流水线,加快了设备更新步伐。虽然占地面积只有2.4亩,但伟楷服饰已成功“吃下”6条流水线,每天创造产值约60万元,小体量做出大文章。
如今,海曙纺织服装企业在由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的道路上,注重向智能化、高端化、时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下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先手棋”。
融入“智造”、文创元素
今年的“双11”购物节,太平鸟、博洋线上销售额分别达8.18亿元和6.35亿元,成绩亮眼。通过转型升级,这里的产业动能进一步被激活,“互联网+”已经升级为“服装+”。
目前,雅戈尔、杉杉、太平鸟、维科、博洋、狮丹努均列入2016年宁波市综合百强企业名单,全区重点服装企业关键技术装备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准。海曙区经信局负责人说,为鼓足区域服装产业发展后劲,全区纺织服装龙头企业“两头发力”,布局线上产品营销与线下用户体验,中小企业开阔视野提升产业“腰部力量”,在传统服装制造的基础上融入智能制造、艺术设计、文化创意等创新元素,提升产品附加值。
这颗“服装+”的种子,已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生根开花。例如,“服装+智造”就是宁波旦可韵服饰有限公司走出的升级新路。旦可韵从事服装定制已有30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毛衫定制行业领头羊。面对成本上涨和消费升级,旦可韵研发了智能分销系统和毛衫设计数据库,涵盖了上万个设计工艺版型,可实时满足消费者需求。
旦可韵公司设计总监陆旦丹说,今年全新的智能工厂投用后,客户定制一件羊绒衫,从下单到完工最快只需8小时。“我们所有的前端销售网络系统,都与后端的智能生产线全部配套,通过销售过程中获取消费者反馈,不停地调整货品,使库存量基本上降到了零。”今年6月份,旦可韵还成功牵手台湾“针织女王”潘怡良,逐步从传统的羊绒衫向礼服等个性化定制加速转变。
宁波麦中林服装有限公司则运用“服装+文化”理念,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市场影响力。“我们卖的不仅是服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用兔子作品牌形象,取名"麦儿兔",倡导健康、自然、舒适的生活理念。”第21届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品牌创始人胡瑾说。近年来,该公司接连发起“麦儿兔微笑中国”“麦儿兔游世界”等活动,吸引了无数“粉丝”,俨然从一家服装制造企业转变为文化创意企业。
今年前三季度,海曙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6.1亿元,约占全市同行业比重的22%。
平台“孵化”出产业集群
海曙的纺织服装企业90%以上是中小规模,如何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补齐短板的重要抓手之一。
今年前10个月,博洋控股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在去年168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增长20%,靠的就是“融通”。
2015年,该集团全资建设、运营的纺织服装创业平台——创客157创业创新园,成为打造产业生态圈的一种尝试。“办创业孵化园,就是要进一步敞开大门,整合社会创新创业资源,推动博洋从品牌零售平台向创业平台转型,让更多年轻人创业成功。”博洋集团董事长戎巨川说。
“157”开园不到3年,已成功孵化9个服装品牌,其中7个年销售额已过亿元。目前,园区为入驻的68家纺织服装及相关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人才公寓房租减免、启动资金扶持、创业培训、种子资金等一条龙孵化服务,并成为宁波市首家入选工信部第二批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的企业。
“纺织服装时尚产业是创意产业,激活人的因素特别重要。”戎巨川介绍,近年来博洋把决策权交给一线“听得见炮声的人”,赋予各子品牌公司独立运营权。当一个品牌做到一定规模后,就把其中最有潜力的品类独立出来继续孵化……通过这种方式,博洋陆续孵化出艾维、棉朵、唐狮、艾夫斯、果壳、德玛纳、涉趣等19个子品牌。
2015年3月份,“80后”张时通在博洋“鼓励内部孵化”的激励下,接手还在亏损的德玛纳女装。他在“157”大刀阔斧地开展线上经营,3个月就收回了投资。2016年10月份,张时通和他的骨干团队获得了德玛纳20%的股权激励。去年,德玛纳女装销售额超4亿元。
“在海曙,博洋"157"是一种创新方式,智尚国际服装产业园则又成一派。”海曙区经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位于古林镇的嘉乐投资瞄准户外运动服装内销市场,创立了“22ND”品牌,并在全国开设100余家自营门店,与“北面”“哥伦比亚”“狼爪”等行业老大抢市场。在守好主业的同时,董事长严厚国更利用当地有1000余家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独特资源,于去年7月份兴建了智尚国际服装产业园。
经过一年拓展,如今这里不仅汇聚了凤凰、清华文创院等顶级创新创业资源,还得到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等单位支持,引进了国家纺织面料馆(宁波馆);培育孵化的创新品牌达20余个,新锐服装设计师工作室6家。
如今,智尚产业园正以共享帮扶模式,助力中小企业向柔性化生产转变,并帮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前不久,当地一家小服装公司承接了300公斤韩国绒制衣订单,但因面料比较特殊找寻无果而影响开工。“想不到国家纺织面料馆里有13000余种样品,一天时间就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该企业负责人说。
为了冲刺千亿元产值,海曙纺织服装产业“咬定”转型升级不放松。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不仅要重点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更将着力培育一批服务业企业,打造深度参与、协同联动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