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服装巨头的崩塌:实控人质押爆仓 上半年亏损5亿 日均关店13家
编辑:admin 日期:2019-08-08 11:32:59 / 人气:
此番爆仓事件的背后,简单来说,就是拉夏贝尔股价持续下跌,致使实控人和一致行动人不断补充质押股份。而业绩“变脸”,又成为拉夏贝尔股价持续下跌的本质。此前,拉夏贝尔曾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19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亿元至-5.4亿元。
对于拉夏贝尔的巨亏,行业人士并不意外。拉夏贝尔这类传统服装公司衣服从制作到销售的流程非常繁琐。产品设计往往需要提前180天进行,致使公司对时尚脉搏难把握,消费者不买单,存货成本激增。
这期间,为了摆脱困境,拉夏贝尔又用错了方式。一面扩张门店,一面新增衍生品牌,却使公司的现金流急速流失。去年,拉夏贝尔的短期借款高达19.12亿元,而账上货币资金仅6.05亿元,存货却高达25.34亿元,此外还有3.31亿元的长期借款。
在国内市场不明朗、叠加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拉夏贝尔显然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股价持续走跌,陷爆仓危机
8月6日晚间,拉夏贝尔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邢加兴质押给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1.416亿股份已低于最低履约保障比例,因其未提前购回且未采取履约保障措施,质权人已发出股票质押违约书面通知,构成违约。
公告称,邢加兴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1.416亿股,占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99.81%,公司总股本25.91%,占公司A股总股本42.62%。
作为国内首家A+H股上市服装公司,拉夏贝尔于2014年10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17年9月在A股上市。彼时,其在A股上市首发价16.79元,H股价约为8元每股。
伴随着拉夏贝尔股价的上涨,邢加兴开始在质押公司股份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资料显示,在公司上市2个月后,邢加兴就先后两次质押公司股份。其分别在2017年11月30日和12月9日累计质押股份7500万股,进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按照公告的说法,邢加兴此次质押股票主要基于个人资金需要,还款来源包括上市公司个人收入、股票分红及其他投资收益等。
此后,由于公司股价价格波动,邢加兴分别于2018年9月18日、2018年10月17日、2019年1月31日及2019年6月10日,将其持有的1500万股、1700万股、2500万股及960万股公司股票补充质押给海通证券,作为上述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补充质押。
截至目前,邢加兴累计质押公司股份141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5.85%,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42.54%,占邢加兴本人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99.81%。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公告同时发布的另一则公告显示,因近期股价波动,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上海合夏投资有限公司8月6日将其持有的600万股A股股份办理了补充质押。此前,上海合夏已先后3次将所持公司股票质押至中信证券。
同时,拉夏贝尔在公告中提示了相关风险,称若后续出现质押股份平仓或违约风险,上海合夏拟采取筹措资金、追加保证金等相关措施。
上述补充质押后,上海合夏累计质押股份38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7.03%,占公司A股总股本11.57%,占上海合夏持有4520万股公司股份的85.17%。此外,邢加兴及上海合夏累计质押股份1.80亿股,占公司总股本32.88%,占公司A股总股本54.10%,占邢加兴及上海合夏合计持1.87亿股公司股份的96.27%。
受此消息影响,拉夏贝尔A股持续下跌,截至8月7日收盘股价已达5.04元每股,触及上市以来新低。
简单来说,此番爆仓事件的背后,就是拉夏贝尔股价持续下跌,致使实控人和一致行动人不断补充质押股份。数据显示,2017年10月,刚上市不久的拉夏贝尔股价曾一度攀高至30.62元每股,但随后拉夏贝尔股价一路下行。今年年初,公司股价尚有8.5元每股。到如今,较其最高点已跌逾83%。
流程繁琐,成本太大
事实上,业绩“变脸”,才是拉夏贝尔股价持续下跌的本质。
7月30日晚间,拉夏贝尔公布了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公告称,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19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亿元至-5.4亿元,较2018年上半年下降约286.6% 至329.0%。预计公司2019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9亿元至-5.9亿元,较2018年上半年下降约364.5%至418.5%。
监管部门曾针对亏损问题要求公司解释,拉夏贝尔将原因总结为:社会平均工资上涨导致员工费用上升,待摊费用摊销因关闭低效门店加快摊销,行业竞争激烈,增加商场活动导致商场费用上升等。
对于拉夏贝尔业绩亏损,资深服装行业人士李强(化名)对铅笔道表示,以传统服装行业痛点来看,这种情况并不意外。
李强介绍,像拉夏贝尔这类传统服装公司衣服从制作到销售的流程非常繁琐。
首先,需要企划部门根据国际各大品牌现在流行展的趋势去“猜”明年会流行的风格,并设计衣服主题。然后,设计根据主题元素设计衣服。再之后,还要进行打样并进入订货会流程,“预估”衣服量产数量。最后,才能交给生产部门生产。
“这一套流程每个环节都差不多需要45天左右完成,为了避免意外,产品设计往往需要提前180天。”李强直言,这样一来,不仅导致公司对时尚脉搏很难把握,也会出现爆款衣服备货不足,大多数款式又积压的情况。与此同时,提前两个季度准备服装,势必会占用大量资金。
其实,存货激增一直是拉夏贝尔的一大负担。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拉夏贝尔存货金额为27亿元,占总资产的32.46%。这一数据与2015年底的17.56亿相比增长近10亿元。
李强表示,存货一多,企业成本往往占比非常大,打折也就成为首选销货方式。他算了一笔账,去除生产之前的成本、生产后运到各个渠道的物流费用,以及销售、人工成本和门店租金,“公司利润显然也多不到哪了”。
有拉夏贝尔的消费者也表示,“拉夏贝尔现在的打折力度是新品上市第一个月7折,两个月5折,换季就3.8折”。也就是说,如果在拉夏贝尔买一件衣服,三个月不到价格就降了一半。
李强认为,拉夏贝尔的客户群体不精准,也是其销量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他解释,这与拉夏贝尔和顾客关联弱有关。“互联网平台能够通过大数据,去区分购买产品的用户画像,从而更准确地了解这部分用户的需求,再去进行产品设计,从而形成一个忠实的用户粉丝群体。但以商场起家的拉夏贝尔想要做到这点却并不容易,所以他们往往打着‘服务年轻女性’的旗号,但具体服务哪部分年龄段并不清晰。”
消费者琪琪(化名)也感觉,拉夏贝尔对客户群体的把控不够精准。
“它们虽然以快时尚为主,但拉夏贝尔的衣服过于偏少女风了,受众本来就不广泛。而且它们的服装设计还偏于传统,反正我是不愿意为这样的设计买单。”琪琪觉得,拉夏贝尔对受众群体也并没有做到如Zara、h&m的受众清晰,没有形成忠实的粉丝。
用错方式,花钱如流水
“其实,拉夏贝尔一直想摆脱困境,只是用错了方式。”服装行业人士豆豆(化名)表示,它们一直砸钱做渠道和品牌,虽然愿景是好的,但这显然加大了公司重担。
2011年之前,拉夏贝尔仅有3个女装品牌,门店数量为1841个。上市后,拉夏贝尔一直没有停下开店的步伐。一二三四线各大商业综合体,随处可见拉夏贝尔的门店。数据显示,2014年-2017年,拉夏贝尔实体门店期末数量分别为6887家、7893家、8907家、9448家。
高速扩张使得拉夏贝尔盈利能力一直处于承压状态,营业成本连年攀升,从2014年的55.76亿元迅速增加至2017年的84.5亿元。
今年开始,其正密集关店。截至2019年6月底,拉夏贝尔境内线下经营网点较2018年底净减少2400余个。以此推算,上半年日均关店13家。
豆豆表示,“更遗憾的是,它们想做衍生品牌,但也没做好。”
2012年,其明确提出的“多品牌、直营为主”的发展战略,陆续推出7m和La Babité两个女装品牌,POTE、JACK WALK、MARC ECKŌ三个男装品牌以及8EM童装品牌等。
然而,培育期内的品牌想要做好并不容易。比如,其2015年推出的快时尚品牌Ulifestyle正逐步退出市场。财报显示,2018年,Ulifestyle给公司带来营业收入3.65亿元,同比下滑30.17%,毛利率为53.19%,同比减少7.92%。
“一个坑还没站稳就想去站另一个坑。”豆豆认为,这样激进的做法也让结果适得其反。
当时,就有深圳某Ulifestyle门店员工向媒体透露,“我们很被动,比平民,优衣库更平民;欧美范,有H&M;更时尚,有Zara;论快销整体优势,有UR,我们家的快销要退出市场了,店名也会改为La Chapelle。”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多品牌策略,上市后,拉夏贝尔又围绕着“并购”这一关键词去发展。先后全资收购了法国女装品牌Naf Naf SAS、杭州黯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54.05%的股权、广州熙辰服饰等。
一系列动作下来,拉夏贝尔花钱如流水。
2014年,拉夏贝尔在H股上市时募集资金14.50亿元,截至2018年上半年,余下1871.13万元。2017年A股上市时,拉夏贝尔募集资金4.05亿元,截至2018年上半年,剩余1441.50万元。
去年,拉夏贝尔的短期借款高达19.12亿元,而账上货币资金仅6.05亿元,存货却高达25.34亿元,此外还有3.31亿元的长期借款。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2018 年 1-12 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仅增长0.99%。H&M与Zara这种200亿美金规模的全球快时尚巨头,在2018年增速都已放缓至3-4个点。
在此背景下,巨亏5个多亿的拉夏贝尔要何时能甩掉包袱,似乎要打一个问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