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迎来第21届国际服装节

编辑:admin 日期:2019-09-03 10:05:22 / 人气:

这是一场连续举办21年仍奇艳夺目的产业盛会;这是一座集纳全省、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上下游智慧结晶的展示舞台;这是勾勒江苏纺织服装产业历史变迁与明日蓝图的恢弘一笔——这,就是作为江苏省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的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近况的一面镜子——江苏国际服装节。
“江苏国际服装节,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伴随着江苏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为江苏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为江苏纺织服装产业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产业集群,还培育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自主品牌,吸引了一大批引领时尚潮流和行业发展的优秀人才,也为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迈向中高端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江苏省工信厅负责人对服装节给予高度评价。
以服装节为“镜”,产业发展昔日的荣光和今日的蜕变分外明朗。
回溯过往,展会脱胎发展需要
追溯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过往,江苏国际服装节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名誉会长谢明语速放缓,这是能唤起一代纺织人内心共鸣的成长历程——
谢明回忆,解放初期,在物质匮乏年代,纺织服装行业为了满足人们衣着服装的要求,什么都得定量,“国家把穿衣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每人发7尺布,虽然只够做上衣,但就这样的问题都是周恩来总理亲手抓。”到了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成为第一要务,“1985年布票取消、供应敞开,成为推动全行业快速发展的一次巨大飞跃。”改革开放后,纺织服装行业承接了出口创汇的重要任务,“在江苏,纯棉纱和混纺纱,纯棉布和涤棉布,我们采取主动配额,能出口多少便贡献多少。”至“十三五”前,全国的纤维加工量已超过世界50%,全球纺织贸易中“中国制造”已占三分之一以上,“我们成为货真价实的最大纺织服装出口国。”
这是来之不易的成就。“我们没有松懈,建设纺织强国、纺织强省的思路愈发明晰。”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韩平说,从纺织大省迈向纺织强省,关键要使科技、品牌、人才和绿色发展四大目标齐头并进,“如今,江苏国际服装节也正是瞄准这一方向举办,服装节主题‘品牌江苏,时尚江苏’和全行业的前进步调完全吻合。”
正是依托服装产业和国际服装节的深度交融,从首届服装节开办至今,21年里推出的不少品牌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从波司登、红豆到阳光、雅鹿和海澜之家。”谢明盘点着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江苏品牌,如数家珍。不久前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服装行业百强排行榜显示,130家上榜企业中,海澜、红豆、波司登等31家苏企入选,江苏入选企业数量再度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
企业与展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省纺织产业的规模和利润也在翻倍。1998年举办第一届江苏国际服装节时,江苏纺织产业销售收入278亿元,利润亏损;到2018年,销售收入1.06万亿元,利润538亿元。去年,全省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7224家,规模总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的位置。
转型创新,高起点促成高质量
服装节落地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在射阳县城,令盐城市现代高端纺织产业区产业园区副主任刘建军倍感欣慰的是,该园区如今是苏北地区仅有的专业从事纺织生产的工业园区。之所以能拥有这一地位并越做越强,与园区的“绿色蝶变”密不可分。
几年前,产业园区主营业务其实并非纺织,“化工是大头。然而,县化工集中区遇到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始倒逼我们思考转型发展的路径。”刘建军介绍,为顺应纺织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发挥县域资源禀赋优势,促进全县纺织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关停化工、发展纺织印染成为不二之选。”也正是由此开始,原先进驻园区规模小、产能低、污染重的一批企业被彻底关停,腾出的土地空间和环境容量得以释放,“此外,我们一改以往招商引资的方式,重新制定招商选资策略,提高企业入园门槛,并要求园区已有企业更新设备,中水回用率不得低于40%。”高起点、高标准带来了产业园区面貌的转变。今天,位于园区的米澜纺织拥有两条业内先进的无水生产线,而日本助野袜业凭借车间配套齐全的机器,“只要一根根棉线进去,出来的就是一双双成品袜子。”
“可以讲,转型发展道路上,只有主动出击才能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抱残守缺,不可避免将被市场淘汰。”谢明说。如今,如果产品同质化,企业又没开发能力,仅仅跟着人家走,利润必然下滑,“这已不是靠数量竞争的年代,技术、装备、生产效率包括生产工艺升级的必要性不可小觑。”
事实上,产业发展也确实如此。从事面料生产的常州强声纺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钱文青介绍,企业研发的可降解再生涤产品领跑国内同行。不仅如此,相较质感相似的棉,再生涤的价格还更便宜,“仅这一种面料,我们去年的订单就达到了800-1000万米。”钱文青说。
然而,仅凭单个企业“发声”仍显势单力薄。“为让更多苏企能更好连通上下游,协会正努力把国际服装节这一平台搭得更实。”谢明介绍,今年超过1200个展位已全数待命,“展会规模再超以往。”
平台思维,集约化孕育新生机
一年一度的江苏国际服装节是全省产业发展、要素流动的巨大推手。与此同时,这一推手也在激励园区、企业和各地政府奋发前行。
如何“从无到有”培育出一批“苏字头”的纺织服装品牌优势企业?“首先需要有适宜发芽的土壤。”海安市发改委副主任康健说,为引导本土纺织品牌“破土而出”,当地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挂钩具体政府部门的“培育计划”——
《2019年1-7月时尚锦纶产业培育个性化重点工作情况表》上,详细记载着当地税务局承接的重点项目进度、项目规模总量、融合发展途径、创新驱动方式和企业上市计划等信息。“企业上市”一栏中,清晰记录着“做好鸿顺合纤新三板对接落实工作。6月10日已与墩头镇分管工业负责人进行商量,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在自然资源局挂钩的《纺织丝绸产业培育重点工作情况表》中,“盛洲纺织目前已完成股改,中介机构进入现场进行审计”,对接资本市场的工作有序进展。
“一企一策就是海安的特色,品牌创建过程中,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还要解决什么问题,挂钩部门负责人亲自带队研讨,深入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康健介绍,现在海安纺织服装重点培育的10个板块,分别由十个市级部门分别牵头,“以品牌创建为导向,把做强产业、服务企业融汇其中。”
平台如推手,张家港市经信局行政规划科何增丁同样感慨高起点推动品牌培育带来的成效。今天,张家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十大品牌”,从“伊斯贝德”“大唐公主”“澳洋世家”到“绿尚”系列、“雪兰”品牌和“如伴衣家”,再到“雅狮顿”帽子和“舒跑”袜子……无尽新生正在孕育。
放眼全省,海安和张家港仅是平台发展、集约作业,壮大培育自主品牌的缩影。在叠石桥、震泽和悦达集团的纺织板块,“平台思维”同样占据着发展风向;在常熟,“云裳小镇”已拥有各类品牌67个、设计师工作室41家、电商84家,设计师131名、技能人才215名。
“众多平台之上,服装节将发挥更为显著的‘虹吸作用’,吸引更多社会关注,利于品牌成长的机遇随之而来。”谢明透露,服装节将吸引更多产业研讨、行业论坛落地江苏。

现在致电 0431-2345432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