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服装学院大学生宣讲团走进于都开展井冈山精神故事宣讲
编辑:admin 日期:2023-06-25 14:26:48 / 人气:
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全面展示了中央红军在于都集结出发的伟大历史,再现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及苏区人民支援红军的历史场景。6月24日,井冈山精神宣讲实践小分队在纪念馆内聆听了于都县人好亲红培中心肖国玉老师和林英杰、方妍澜等小红星讲解员通过纪念馆中的一个个故事、一组组数据、一件件老物件,直观展示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中国革命大转折的历史,以及于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农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宣讲员们从革命故事中深深感悟革命先烈长征的艰辛历程,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师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致敬革命先烈。在这里,师生们偶遇了于都某中学的一位肖老师,他一边讲述他知道的于都革命故事,一边对宣讲员说,“你们来自服装学院,就要更好地将服装文化融入进宣讲中。”他介绍说,由于当时部队物质匮乏,红军过雪山前,准备棉衣根本做不到,因此,有的战士将随身携带的两件单衣缝起来,里面装点破棉絮干草做御寒衣;有的搞到牛、羊皮中间剪个洞,左、右两边用针缝合一起当皮背心穿。然而,指战员大多穿的仅是单衣单裤。“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各部队人员服装颜色杂乱,有的穿布衣,有的穿皮毛衣,唯一统一的标志是那顶红五星八角帽,闪耀着坚贞信仰的光芒。靠着钢铁般的意志,克服衣食住行方面的特殊困难,红军走过二万五千里,创造出了举世公认的人间奇迹。细细聆听肖老师的讲述,让师生们感知信仰的力量,触摸历史的厚重,树立伟大的志向。
于都河并不算一条特别秀美或者壮阔的江河,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有着不朽的声名——人称“长征第一渡”,中央红军长征就是从于都河上开始的。它不仅标志着伟大的战略转移从于都开始,也象征着革命的火种就是从这里撒向中国的大江南北。在长征渡口石碑前,看着宽阔平静的于都河,何曾想在89年前,这条河承载起8万多名红军战士义无反顾奔赴长征路。这一渡,载着千千万万名中国老百姓的希望,也载着于都人民对红军送不尽的无限情意。凝望石碑,时空仿佛在向我们娓娓道来……宣讲团成员在这里深情而激越朗读了湖南籍著名作家彭学明的《于都河》,于都河水静静流淌,静静倾听。
随后,宣讲团成员来到梓山镇潭头村,在村口中心位置一座红旗形状的雕塑上面,豁然写着一行标语——“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参观潭头社区新面貌,清澈见底的小溪,干净整洁的大路,欣欣向荣的农庄,展现了新农村脱贫致富的美好面貌,曾经“梓山潭头,吃苦两头”,现在潭头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三产融合”示范村,激发大学生宣讲员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革命豪情。
红军烈士后代、孙观发的家就在潭头村的入口处。孙观发家一进门的左手边还有整面墙的奖状,都是他的孙子孙女在学校获得的。“到他们这一代长大的时候,就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从那天起,孙观发被乡亲们称为“最幸福的人”,他的家也成为网红打卡地。在老人孙观发家中,孙观发老人勉励同学们要勤学实干、苦练本领,报效祖国。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我们要从革命前辈的故事里吸取力量,让英烈们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的心田!”在潭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宣讲团成员向30余名在场的小朋友和村民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井冈山上的小井故事,革命者伍若兰、革命妈妈张龙秀等多名女英雄的感人故事,以及开国上将李聚奎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和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始终坚持革命信念的故事。并与小朋友们进行了互动。
“红在党群关系,宣讲红色文化就应该下基层、进社区,这些大学生真不错。”“居民们的赞许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让我更有动力了。”江服大学生旗帜宣讲团将始终秉承初心,用青年的实际行动和朴实的“青言青语”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推动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实践小阵地成为理论宣讲的大舞台。
“通过这次到于都宣讲井冈山精神,参观纪念馆和于都新农村,感受于都人民的热情,我对家国情怀和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青年学子应该认真学习党史,从中汲取力量,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宣讲团成员汪玉涵表示。
“现在是新长征,我们要重新再出发。”新时代,新长征,江西服装学院大学生旗帜宣讲团井冈山精神宣讲实践小分队成员将在未来几天贴近于都人民,走进社区、乡村、公园,与于都人民话井冈山精神的同时,话往昔与今日的不同,聆听观看于都革命时的英雄事迹,调研于都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传承。宣讲团成员一行将深入挖掘长征中的英雄故事、新时代新长征奋斗事迹,在今后的宣讲活动中宣讲好红色故事。
上一篇:青岛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推进会召开下一篇: 从产量向设计转型考验服装企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