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服装业桐乡困境:上游涨价下游艰难求生
编辑:admin 日期:2018-08-18 11:13:19 / 人气:
事实上,本就诞生于市场夹缝中的民营中小制造企业,并非第一次面对当前的市场困局。
长期观察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专家皆表示,在以浙江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这种中小制造企业前后受挤压缺乏议价权的现象也曾出现过。其源于原有的块状经济发展格局下,在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出现龙头企业,或者没有形成一定市场份额的大企业来主导市场话语权,就必然会面临这样的发展问题。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潘毅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浙江的传统产业大部分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当前的环境下其实是能够通过市场来倒逼其完成组织结构的转变。
只不过,在整个以桐乡经编行业为代表的中小制造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市场、政府引导皆能够扮演重要的推动力量,但最关键的转变还是来源于企业自身。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表示,桐乡等地经编行业遭遇的困局是市场经济皆需面对的问题,对于行业发展来说,解决的办法只有企业自身被迫的转型与升级。
陈建军告诉记者,当前浙江等地遇到的中小制造企业困局与传统产能的难题,是一个普遍问题,关键是怎样推动经编产业自身的产业升级,来实现高附加值化。
在采访的过程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发现,在桐乡类似的几万个中小服装加工企业行业内部,也开始出现一定程度规模化之后的市场分工,利用资本的力量团结分散的小企业,整合成一个相对聚合的产能群体,来增强行业自身的话语权。
钱学光告诉记者,这种内部的分工基本模式为,规模较大的中型加工企业逐渐向服装加工行业的产业链上游浮动,主要以贸易公司的形式负责承接订单,然后派发给小型企业承担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最后再由贸易公司把关质量后交付订单客户。
“整个生产过程中,我们只集中当地的产能做好加工这一个环节,而原料采购、库存备货等关键环节则一概由客户承担。”钱学光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实现轻资产化,减少制造企业受原料等上游环节价格上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能够集中分散的产能力量,增加市场的影响力。
对于吴国杉来说,他也开始思索适合自身企业的转型之路。他告诉记者,未来工厂直营店的模式也会是一种转型升级的方向,通过打造自身的服装品牌,通过网络销售的渠道直接面对买家与客户,或许是摆脱企业长期“代加工”而两面受压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第二十届江苏国际服装节9月举办下一篇: 流花国际服装节开幕 7天有58场活动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当科技与时尚融合在一起 机器人服装出现了09-10
-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奥特莱斯销售服装质量抽检情况(2018年)09-05
- 优化服装产业布局 海澜之家上半年赚了超20亿09-03
- 高温催熟功能型运动服装市场09-01
- 高端定制,迪尚集团成中国服装产业新亮点08-30
- 第二十届江苏国际服装节9月举办08-17